在古陶瓷的修復中我們走知道了,第一步就是清洗和粘合,那么第二步我們要做什么呢?我們要如何做呢?古陶瓷修復中瓷器的補缺是第二步,也是重要的一步,這一步做不好的話,那么陶瓷的修復就相當于沒做,那么什么是補缺呢?首藝的補缺方法又有幾種呢?今天就給大家簡單的講解一下吧。
補缺,是指器物在拼接后仍有部分殘缺,或原本就已殘缺的那部分用修復材料進行配補的一項工藝
補缺一般有以下二種情況:
第一種,器物的口沿或者腹、底有部分殘缺,需要配補。這是*常見的器物破損情況,也是比較容易配補的一種。可在原有保存區塊用打樣膏翻模取樣即可將殘缺部分復原。
陶瓷修復技術
第二種,殘缺的部分在原器物上沒處翻模,只能參照同類器物的造型特征,先做出模子,再翻模復原。這種方法在確定補缺部位的造型時,一定要慎重,必須找到確切的復原依據——參照物,才能著手修復,若找不到參照物,寧可讓其缺損,決不能隨意編造。